close

媽媽曾經說過,爸爸不是一個特別愛孩子的人,
但好在那個年代的人,習慣順著社會的框架前進,才有了我和哥的存在。
雖然媽是這樣說的,但我對於爸爸努力為我們創造生活回憶和相處的時間卻是印象深刻。

在那個星期六還要上半天班的時候,星期日是唯一全家出遊的時間。
大湖公園、胡適公園、中友百貨、SOGO百貨......這幾個地方是我們每段時間重複出入的地方。
印象中我們會打羽毛球,會小小爬一下山,會玩魔鬼氈球(有人還記得這種球拍是魔鬼氈,拋接著類似網球的遊戲嗎?)
但是卻沒有在外面用餐的印象,現在回想可能就是停留一兩個小時的事情。
走路去百貨公司是另一種運動的方式,從民生社區出發,走到當時位在復興長安路口的中興百貨,或者是忠孝東路上的SOGO。
爸爸總是會頑固地選擇曬得到太陽的那一側馬路,我則會拗執地邁著我的小短腿跟爸爸走一樣的速度,一家人香汗淋漓地去百貨公司地下吃美食街。
至於要選擇哪一家百貨公司,通常是視當時爸爸公司所發的禮券而定。
每次想到這些回憶,總是會對現在的爸爸感到不可思議。
退休之後的爸爸,可以說是阿宅的代表,除了出去張羅吃的以外,幾乎可以足不出戶。
明明年輕時如此喜愛運動的他,不知從何開始變得不愛出門了。
或者是說,當時的爸爸為了我們小孩的健康,所以也強迫著自己成為表率呢?
想起爸爸在近年對我說「要保持運動習慣,我就是後悔年輕時太少動了,所以現在跟你說」或許是一種自白。

 

如果說要用一個成語來做爸爸的記憶,我會選擇「出爾反爾」。
倒不是說爸爸常常說話不算話,正好相反。
記得某天晚上爸爸回到家,看到我在房間裡嚎啕大哭,
原來是我某次月考成績達標,媽媽答應要買一個東西給我,但是卻失信了。
記得當時爸爸了解來龍去脈後,走到廚房對著媽媽說『你怎麼可以出爾反爾呢?』
這是我第一次知道"成語"是什麼東西,而「出爾反爾」的反義詞--「言而有信」成為我對爸爸的成語標籤。
 

爸爸是個好學的人,在那個需要開機磁片,撥接機會傳出電話聲音的那個年代,我們的客廳就有了一台白色傳統顯示器。
當時並不知道,原來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會有這麼一樣的東西,
但因為那台電腦的存在,我身在那個撥接時代的國中生,就創建了一個簡易的網頁,名稱是"無印良品的音樂世界"。
內容是蒐集當時紅極一時的馬來西亞重唱團體「無印良品」的各式新聞和消息,還有一個留言板,可以讓歌迷們彼此聯繫。
現在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,在當時可是不得了的大事情。
我甚至還因此認識了馬來西亞的作詞人,還一起出去吃了飯。
當時的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,還夢想著可以跨入創作界。
家裡當時總有著每一期最新的電腦雜誌PCHome,過了好多年搬家之後,爸爸依舊會翻閱那些雜誌,告訴我們最新的電腦資訊。
一直到今天已經邁入70後半的爸爸,仍會在ChatGPT出來時問說"需不需要學習一下?",讓從沒冒出這種念頭的我感到羞愧萬分。
可能是因為爸爸這樣的好學心態,當我提出想要學習創作的時候,爸爸第一時間就答應,還帶我去了當時新成立的流行音樂創作教室去試聽。
記得當時的教室是在市民大道和八德路口,其實當時的我根本不會任何樂器,但一直想著我要靠文字的力量當作詞人。
記得開課的講師都是在流行音樂界有頭有臉的人物,當然學費也是當時的我所無法想像的。試聽完走出教室之後,我幾乎就斷了這個念頭。
雖然最終我沒有走到這條路上,但我依然記得當時陪伴我走去試聽的爸爸,依稀記得他叫我可以不用擔心錢的事情。
媽媽是很注重成績,或者說只注重成績的家長,爸爸則很少對我們的學校生活多做評論。
一直以為爸爸也是同樣的想法,卻沒想到他竟然會願意讓我走一條"旁門左道"。
事隔多年,發現很多時候爸爸是很有遠見的。他在我還在念大學時就曾說過「你們這個年代的年輕人會很辛苦,以後賺錢沒有這麼容易。」
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,只覺得爸爸是個太悲觀太疲累的社會人士,現在回頭看看,我爸根本就是先知。
在我們年歲漸長,開始想要買房置產的時候,爸爸也是在LINE上面語重心長地發表長文,
內容大致是,我們這個年代要賺錢存錢不容易,房子是比很大的負擔,沒有必要買房子也不需要硬生小孩。
這個論調和媽媽完全背道而馳,雖然言語間充滿了對未來的不信賴感,但不得不承認非常的實際。
雖然爸爸很早就退休,至今已經在家待了超過20年頭,但他一直有在注意著社會的脈動,
在他的電腦和手機前,觀測到了許多年輕人的苦,並且赤裸裸地把我們的困境攤出來,讓我們鬆一口氣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ylp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